来源: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】
本报记者 张恒金
我国新茶饮行业在经历高速扩张后,正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这一转型正深刻改变着新茶饮行业的生态,也促使传统茶产业加速变革。与此同时,传统茶企积极创新,推出新产品、打造新茶饮品牌、重构消费场景,与新茶饮行业形成双向互动,共同推动茶产业升级。
新茶饮“追本溯源”
新茶饮行业正在发生变化。从2022年开始,新茶饮市场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,各大品牌都把发展重点放在了提高产品质量上。据艾媒咨询等机构预测,到2028年,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可能超过4000亿元。这种转变不仅影响着新茶饮行业,也在改变着传统茶产业的格局。
如今的新茶饮产业升级聚焦健康与品质,催生并满足了新的消费需求。这一趋势促使产业竞争深入至产品本源——传统原叶茶,从而显著带动了我国传统茶叶的种植、销售,助推了产业标准化发展,并挖掘推广了众多中国小众特色茗茶与传统茶文化,使新茶饮品牌正逐渐成为传统茶文化在现代消费市场的重要传播者。
伴随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健康意识增强,消费者的选择天秤正在向具备地方特色、健康属性明确、供应链及品质稳定的现制饮品倾斜。据《中国消费者报》2024年年中的调查显示,超过70%的消费者将健康程度作为选购现制茶饮的首要考量。艾媒咨询同期发布的《2024—2025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发展及消费洞察报告》则指出,近半数消费者更青睐零糖零卡类产品。
消费需求的升级直接推动了产品迭代,曾经风靡一时的植脂末奶茶偃旗息鼓,取而代之的是以原叶茶为基底的健康饮品。头部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,该品牌创立之初即坚持“原叶茶+鲜奶”的配方,并提出推动0添加人工香精、牛乳0奶精、整杯0反式脂肪酸的“三零添加”标准,同时公布产品营养成分、热量值及营养分级。
产业升级与消费趋势的双轮驱动下,新茶饮回归“茶本味”,使得新茶饮企业与传统茶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。
以霸王茶姬为例,其茶底几乎涵盖了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、黑茶、黄茶等我国的六大茶系。据该品牌介绍,仅2024年一年,该品牌采购的原叶茶就接近1.3万吨。
这种规模化的采购正在改变茶叶产区的产业生态。新茶饮的快速发展为茶叶种植提供了广阔的新市场,有效消化了部分茶叶产能,提升了茶农收入。为满足新茶饮对品质稳定性和产量的要求,种植端也正加速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霸王茶姬有关负责人介绍,这包括推广生态种植和绿色生产技术,优化茶树生长环境,并通过合理修剪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管理,提高鲜叶的产量与质量。
更具深远影响的是,新茶饮对原叶茶的深度挖掘与应用,使得一些曾经小众的地方茶种获得“新生”。霸王茶姬推出的“晴山栖谷”产品使用了仅占全国产量0.7%的皖西大黄茶。该品牌相关负责人透露,上市就很受欢迎。喜茶最近推出的“牦牛乳酥油茶”则让藏茶、黑苦荞等高原特色原料进入大众视野。这些创新尝试让传统茶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获得年轻群体的青睐。
通过发掘传统茶的价值,创新产品形式,新茶饮品牌正在成为连接古老茶文化和现代消费市场的重要桥梁。
传统茶“推陈出新”
当新茶饮产业向传统“追本溯源”时,传统茶产业正以创新姿态拥抱新茶饮浪潮,形成产业升级的“双向奔赴”。这一趋势在浙江省表现尤为明显。
在浙江径山,当地的知名抹茶品牌九宇抹茶,针对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。据该品牌线上运营人员沈女士介绍,有专用于点茶场景的抹茶粉,泡沫丰盈持久,便于消费者体验传统技艺;有直饮的瓶装抹茶粉以“九秒钟摇一摇”为口号,冲水即饮,满足快节奏需求;而融入香椰水萃取的夏季限定“香椰抹茶”和微波即融的流心抹茶巧克力,则以健康低卡和趣味体验拓宽消费场景。随着健康理念普及,完整保留茶氨酸、儿茶素等营养物质的抹茶产品,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接受度显著提升。“像'香椰抹茶’就结合了椰子水矿物质和抹茶营养,目标用户群体主要为20-25岁女性,在社交平台广受欢迎。”沈女士表示。
传统茶企的创新实践不止于产品研发,还包括自建新茶饮品牌。径山茶产业集团于2019年10月在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创立“陆羽泡的茶”新茶饮品牌,该品牌以径山绿茶、红茶、抹茶为核心原料,开发出冷泡茶、果茶乳酪、牛乳茶等系列现制茶饮产品,在消费者中间获得良好口碑。
在有“中国绿茶集散地”“全国茶产业示范县”等称号的浙江省松阳县,茶产业的创新则聚焦于重构饮茶场景。在松阳县的现代茶空间“屿山空”里,松阳地产名特优茶叶有了更新颖的表达。基于松阳银猴茶调配的饮品“林岚初晓”,外观呈现水墨画的渐变色彩,通过银猴茶的花果冷香与松针木质香的叠加,让消费者在味觉中体验高山清晨的意境。“屿山空”主理人潘红日介绍,她以松阳香茶、松阳银猴等多款地产名特优茶为茶基底,采用高端餐饮般的构建方式,创作出了“林岚初晓”“独山云海”“浮云”等“特调”新茶饮。打破传统茶叶的刻板印象,给消费者以美学和味觉的双重感受。
图片
“屿山空”特调饮品“独山云海”
以产品创新作为突破口,“屿山空”致力于重构茶叶消费场景。在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和松阳开设的两家现代茶空间,通过产品的视觉和口味创新、茶叶原料与文化传播、空间氛围与功能定位,让不懂茶的年轻人们也有循序渐进的茶饮体验,成为年轻人的“第三空间”。
潘红日认为,“屿山空”强调美学设计、放松氛围、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,与传统茶饮店和咖啡馆的单一功能定位形成差异化。把传统茶融入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里,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茶,也爱上喝茶。
来自上海的茶馆经营者陈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传统茶馆过去单一的卖茶模式正在改变,新式调制茶饮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和了解茶文化。”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创新趋势,正通过更便捷的产品、面向年轻人的场景以及融入地方文化的表达,拓展着传统茶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方向。
本文来自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